讀龍應台論台灣未來的文章,其中引述金大中於96年競選總統時的一段話。
他說:「二十一世紀,文化就是國力,文化不僅有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而且正成為創造巨大附加價值的產業。」
龍跟著說,金所舉的例子是「侏儸紀公園」,這部全球賣座八億五千萬美元的電影,韓國要出口一百五十萬輛汽車才能達到。亦即是說賣文化比賣汽車「好賺」。
在1997年金融風暴中,韓國默不作聲地就將文化產業定位為國家發展的最高戰略。至2002年韓國文化產品佔全球市場百分之一點五,當時就已經設定到07年要提高到百分之五。亦即是說,02年輸出的文化產品要由五億美元增加到07年一百億美元。
龍說,當大家投入「哈韓」的時候,韓國已經舉全國之力耕耘文化產業好幾年了。
是為「文化立國」。
*選取自龍應台文‧《台灣未來,一塊三毛?》
龍應台文章的重點是有關當前台灣選舉中並沒正視、關注文化發展,她打比喻說每人交給政府的100元裡面,按官方分配,只有一塊三毛錢留給文化發展所用。
一邊看一邊想,想起我們的全民皆股,想起到學校講座時,面對年青人時而顯現的狹隘視野,想起絕大部份有關理想的價值潰敗倒塌,想起我們地方那溝通的能力,可以運用詞彙的能力越來越低越來越少,想起再沒有人(有的,只是少得可憐罷了)有勇氣,有挑戰權威的志氣去爭取應該爭取的,想起這裡那極度困局下的苦悶與孤獨。
是這樣的,或許有點傻仔....
就像電視劇「大時代」廣告時段的間場片。
你絕不能下跪屈就,只有挺胸直視敵人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