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圍繞家庭來表達(或檢視)時代精神的題材可能是美國電影最大成就之一。
《冰風暴the ice storm》我認為是李安最富內省與目光銳利的作品,亦是他那過於流露平衡(或刻意突顯)題材本身與主流社會價值中的邊緣性(比如《斷背山》)及相對於西方文明中心論而位處的亞文化、次文本本質(比如《飲食男女》、《臥虎藏龍》)的一系列電影中的一次異數。
文化差距有可能讓觀察者比局中人看得清楚,他將原著小說中的尖酸減少而多加溫柔憐憫(李曾在訪問中說道,)讓《冰風暴》成功描寫出除卻悲喜劇之外同時倒影(隱喻)70年代美國從"性的失敗"對家庭結構(父輩及擁權者的無能、虛偽)的傷害以致整體崩解(對政治及理想的不信任。)
《冰風暴》在發行上全盤失敗,讓它成為真正有口碑沒票房而被埋沒掉的電影。若果《理智與情感》是肯定了李安對西方文化(舊大陸)有深刻理解,那《冰風暴》是他作為一個在多種族混合而成的移民國家中有考察現當代社會變遷能力的導演。
要知道這有多重要,這代表了他有處理任何題材的製片能力,在荷李活。對此只要翻一翻李的作品表就知道。
我非李影迷,我欣賞《臥虎藏龍》,欣賞《斷背山》,佩服他擁有如何達到世界視野的能力(或計算,)可又同時缺乏重看李電影的興致,亦即是有點"睇過就算",談不上喜歡。
只有《冰風暴》例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