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筆記「危險」



散亂的粗糙筆記有待修正。



武俠電影【刀】1995結未一場報父仇的撕殺其慘烈、暴烈程度於港片只有「徐克作品」才會出現。我所說不單是內容借鑒自【獨臂刀】的靈感),亦不只限於武打設計前段較重實感到後段的風格化處理。而是徐用數量達驚人地步的短鏡頭去連接整場高潮戲的速度與情緒特寫、全景構圖交接角色的動、跳躍到強烈的影機運動等。若果【刀】還有正邪對決這回事那所謂正邪不過是類型本身需要戲劇衝突實際勝算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仁義、俠義而是何者更為瘋狂、更為歇斯底里。
有說【刀】的暴烈是徐後期創作生涯的一次宣洩票房失利加上王家衛品牌的威脅。姑勿論所言是否屬實但不能否認【刀】的極端那種咄咄逼人是徐後期作品中少見的。
若追溯徐克經早期【蝶變】、【地獄無門】兩片後同樣催生過狂暴情緒結果發酵出【第一類型危險】。後81年為新藝城執導【鬼馬智多星】開始徐的戾氣彷彿一個階段的告別而正式開始對港產主流片類型上的修正及技術提升帶動港片進入80年代的黃金歲月



我輩成長中尤其熱愛漫畫、電影這方面的徐克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比方說【新蜀山劍俠】的豐富想像與奇幻視覺便足令人痴迷。更不用說後來由他監製的各部賣座片了【英雄本色】、【倩女幽魂】、【喋血雙雄】等。
於我印象至深衝激至大的港片有兩部。一是黃志強【舞廳】見網誌「自述」),二是【第一類型危險】。【第】有兩個版本分別是公映版與禁映版。前者是從前所謂廉價公餘場所看後者是約20年前某圈中人搜刮而來的錄影帶版本。衝激大底來自片中情緒。【第】片那憤怒、偏鋒、偏執的情緒。



【第】內容幾近全部圍繞對建制的不信任甚至敵視嘲諷警權、蔑視倫理、階級厭惡「鬼」。它強調破壞而非建設 置放土製炸彈 、偏執地恣意殺生它滿虛無主義色彩開始於一種沒具體目的的毀滅性傾向。它非常主觀去看被壓抑下的燥動與這燥動的反響不太著墨於人物背景而重其行為),用今天的市場標準去量度所謂中環價),【第】片的整個成品是匪夷所思的它絕不理性強調不滿而富煽動力。簡單講一點都不和諧。
今天看 第一類型危險】的重要性不單來自技藝奔放流暢的推拉鏡頭與具爆炸力的短鏡頭、特寫等的連接。還有其膽識、銳氣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創作衝動。
其中包括例如市井對白被義無反顧反覆把玩成角色處境的嘲諷「無人做雞邊有得比你叫雞」及「有料到」等。場景、道具貫穿那被壓抑與被囚禁的象徵窗框、鐵枝、鐵籠。色彩的暴力隱喻(投擲紅水彈到呼捐血到內臟及鮮血四濺)。殘虐影像的坦蕩赤裸(尖刺殺鼠、尖刺殺、尖刺殺人)。甚至徐用影像去透露應該說交代這一切不過是個人衝著社會進行的一次發洩結未瘋癲的車保羅用機槍掃射墳墓接新聞硬照再接電影開始時同樣擲紅水彈的畫面
記錄絕大部份「徐克作品」非常重視情緒的連貫性比起情節我認為他更多考慮情緒推進亦即後者才是前設。比如說【梁祝】是逾越階級的青春戀對抗虛偽的成人世界徐修正原被模糊了的性困惑讓性體驗推動角色的關鍵變化。比如說【上海之夜】是一個戰亂下的諾言構成人物與人物間的戲劇張力如何在忠誠與個體自由間抉擇。再比如說【東方不敗】一則性倒錯下的異色戀成為大俠最沒勇氣去承認的遺憾用最不義的怯懦去爆發能量。


重看【第一類型危險】勾起從前新浪潮殺入影壇的覆雨翻雲雖則包括方育平、許鞍華以至徐克等都經常澄清比起法國新浪潮他們其實並非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美學有任何系統性革新更為接近現實不過是巧合新晉導演大都從外國學成回港將西方電影觀念引入業界混合出新一代的製作視野。
被點燃的日本新浪潮到香港新浪潮到台灣新電影青年力量的一次風雲際會就像高手過招群雄逐鹿中原一樣令人神往。



膽識、銳氣、天不怕、地不怕。
有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