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天水圍的日與夜



對於沒到戲院支持這部電影我感到內疚......



可以說這才叫做懂得描寫日常(而不是戲劇化造就的所謂日常。)

可以說這才叫做懂得寫人表達人在生活中的關係尋常情況下的關懷。
許導演那不帶半點花招的平實技巧令人動容。



"原來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好電影實在好。

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bye!



從前到台灣總會到光華商場搜購各地名片的VHS



雖然中文字幕"好唔得"畫質亦"好唔得"不過那時候要觀摩世界電影而又添加上字幕的就只有到訪台灣到訪光華商場(還有玫瑰唱片等等。)

錄影帶成為過去放影機早就"收皮"退休或許念舊什麼的多年總不捨得將影帶掉棄。



可最後基於空間嚴重缺乏已經沒可能再無謂收藏下去了.....



拍個遺照有點依依不捨就這樣送進垃圾桶。

拜拜.....




*到外考察小別。

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人仔」很會動腦筋──榮念曾



榮念曾的漫畫是這樣的。



你會看見一個小朋友……應該是小朋友吧線條很簡單的。是男還是女這個我也不肯定不過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反正性別的問題放在一邊好了我們暫時就叫他做「人仔」吧。



「人仔」旁邊有時會寫了東西通常都是耳熟能詳的文字。
「人仔」看起來不是太活躍的但似乎很會動腦筋你看「人仔」的眼睛就知道兩點黑黑的情緒起伏也沒有就像一個冷靜的觀察者。
「人仔」處身的空間經常是空白的間或也有點襯托像淡淡的水墨。唔……這些都不重要。應該這漾說「人仔」沒有一個特定的地點生活往往像路過的然後停下來想點事情這樣。
「人仔」會問很多事情。



例如方向行左還是行右
例如責任向誰負
例如進入還是離開
例如口號是虛還是實
例如應不應該行出框外



「人仔」看似很純良就像勾畫「人仔」的線條一樣間樸純綷但實際上「人仔」不是老鼠米奇不是邪留丸不是小丑魚阿毛。而是一個喜歡散步的思索者世界上最複雜偉大的文字在「人仔」旁邊最後也逃不出來文字與文字之間的對質。
很難界定「人仔」的角色。政治漫畫、生活小品、都市閒情、諷刺冷嘲通通都不是。「人仔」是土生土長的一個問號通過自問自答讓觀者多想一點已經習以為常被忽略的或者聽到麻木的東西。



在我看來榮念曾的漫畫是這樣的……




上為06年為藝術中心展覽「漫有引力」所寫。

城市的氣味──應霽漫畫



每天都要乘很久的車上班無論火車、地鐵、巴士人都越來越多下班經過旺角或者到銅鑼灣逛逛人更加多得你會擔心連陸地也承受不來要下陷陸了。
人潮混雜着不同時間的人的氣味吃過早餐、午餐、晚餐的氣味睡醒、疲累、憤怒、自卑的氣味再加上汽車排放的廢氣及酒樓熟食小販等等的氣味攪拌成凝固於空氣的粒子。如果你抬頭望向對面街的大廈都是灰灰的滾動的塵粒四處遊走。
我們處身的所共同呼吸的就是這些從身體揮發出來加上城市排洩出來的特有東西。
這種城市表象每天都要面對而我亦覺得歐陽應霽的漫畫的確呈現了這個表象的一部份。



歐陽應霽的漫畫有三個特點。

1)人物很多造型個個不同階層各異。從外表看來他們都很古怪行為也不尋常。

2)另外他的畫面內有很多一點一點的筆觸彷彿人物置身的地方都沒有安靜也沒有潔淨的空氣。

3)故事沒有傳統上的對白只有旁白而且語氣冷冷淡的。



漫畫以短篇為主有想鍛練肌肉的大排檔伙記、有再沒有病人而感到不安的醫生、有舊女友來電而吃果凍的寂寞男人。多年來的應霽漫畫都像一篇篇滿黑色幽默的散文為城市的繁榮而曲的人際關係記下輓歌。
我認為每個城市都擁有屬於的氣味像我們這樣擠擁密集的地方人與人之間表面貼近實則疏離得過份那我們所每天吸入呼出的都可能是包含失望與寂寞嗅到的都可能是落寞與傷心。而歐陽應霽的漫畫或多或少都刻畫了在這裏生活的一種狀況。



尤其是渴望得到別人注意的悲哀。




*上為06年為藝術中心展覽「漫有引力」所寫。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我向來做事都有點膽色!



某天與上官小強(漫畫「壽星仔」作者)閒談我憶起初看「小流氓」時對書名的深刻印象。
"小流氓"三個字聽起來有點叛逆的味道而且真的很酷。」我邊渴咖邊說。
小強也有同感︰「的確是而且很容易記得。」



其實何止書名每期所定下的標題名字也耀目剌激。
「柴灣四鱷」、「火官塘十一邪」、「油麻地十三龍」、「牛頭角四牛」還有「落難九龍城」等!一股濃烈七年代的時代氣息樸面而來。
在港漫歷史上從「小流氓」到「龍虎門」是真正開始出現別無分店深具本土特色的漫畫美學。



發展分兩個階段分水嶺應該是七五年的不良刊物條例前後。
在此之前一九六七年張徹拿起倪匡編寫的劇本拍成「獨臂刀」及後包括「剌馬」、「報仇」等電影將張徹式的陽剛暴力美學發揚到七一年「唐山大兄」出現的功夫熱就更加將香港普及文化裡面對功夫題材剌激起狂熱與專注。
「小流氓」與另一暢銷漫畫「李小龍」都可以在畫面上看到被當時新時代電影影響的影子尤其在簡單直接的官能與男性情義。
在經歷戰後嬰兒潮、房屋政策及六七暴動後真正土生土長的年輕人比上一代更須要具本土意識的通俗娛樂與文化。「小流氓」將故事的戰爭舞台放進香港各個地方社區就是黃玉郎最成功的構思之一。屋邨、徙置區等等熟悉的環境建立起獨特而又略帶寫實的氛圍。


以下我的看法是比較主觀的。



我認為黃玉郎筆下的主角對眼睛的刻劃是港漫最大特色。
擁有堅強的關刀眉眉下是橢圓形的大眼睛和中間的小白點。正如我身邊的朋友當中亦不乏女生的。他們認為王小虎的眼神畫得純樸、單純雖然戰鬥帶來滿身鮮血、但邪惡的點子就從未在他腦內滋生。打個比你不會認為飛仔"占士甸"會做壞事的他頂多和家人不太合得來打架生事也只是為了朋友''占士甸''的眼神就充滿溫柔與赤子。
不過王小虎要面對的就"好多唔能守下行為就算數"
當然有人認為這種簡單近乎圖案的畫眼睛方法是來自日本的「小飛俠」及老外的「felix the cat」等但最起碼''亞童木''與古惑的就從未路經過徙置區或者七層大厦而創作不應也不能排除綜合的因素。



「小流氓」暢銷時期更加"唔正經"的色情漫畫亦都有市。傳媒、包括報界甚至教師協會都開始批評漫畫可能對社會的影響。逐在一九七五年政府草議立法不良刊物條例監管。
多年前曾在電視節目「當年今日」看到老新聞片黃玉郎帶領業界到港督府請願及開記者會向公澄清將會自律改變亦要求政府明確釐定不良刊物的範圍。
同年第九十九期「小流氓」易名「龍虎門」將原名裡正邪的曖昧與粗俗味道剔除。從此龍虎三皇進入另一領域原故事的香港色彩在易名前已部署退出易名後背景設定在日本從而增添了情節的虛構性。
奇妙的是「龍虎門」比前身更普及、更受歡迎。
而香港漫畫仔細分工的生產模式亦逐漸走出風格最著名的就是"肌肉紋"與交代格鬥時招式中速度、力量、路線的"風位"

"肌肉紋"是一組組極幼細的毛筆線交起網狀質感去表現的。而"風位"就透過雲呎將彎曲旋轉的風向接駁出來兩者所須要的耐性、技巧都是非常之高。
全書七彩印刷到集中火力推陳新穎的武打場面港式打鬥漫畫無論從包裝、故事與畫功都從此蛻變出來。
往後的發展就是整個八年代屬於漫畫業的黃金時代。雖然在寫畫風格上有過「中華英雄」的洗禮投資上有八七年股災大事件市場上有大小財團如繁星一樣加入然後進場退場。



無可否認。
港漫歷史的進化論是由「小流氓」為起點「龍虎門」從後接棒所建構起來。



後話
曾跟黃玉郎先生約見訪談給了我不少相當有用的資料。但最後我選擇用自己的感情與理解來寫下感想。
記得訪談後我問了一個我一直想問卻苦無機會的問題。
在七五年不良刊物條例的記者會上我問黃先生帶領者為什麼是他?

黃先生說︰「因為我的書銷量最好而且我一直領導著行業的走向不是我是誰!
我認為那一刻的團結蠻浪漫的當然那是猶關生活生計的大事又怎會有人像我這樣去想
「沒有什麼浪漫!其實要去請願、開記者會殺那間要面對這麼多的記者連黃毓民都在記者群裡面。''都震埋''。」黃先生摸摸子繼續說。



「不過我向來做事都有點膽色的!




*上為06年為藝術中心展覽「漫有引力」所寫。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The Magic Hour



看過《黑幫有個荷里活 The Magic Hour》的人都覺拍攝好、劇本好。其實導演三谷幸喜水準一向高不單舞台劇有名(無緣一看)日劇更是品牌保證經典就有《奇蹟餐廳》、《古畑任三郎》及《新選組》等等。



電影方面論難度我認為97年《爆肚風雲ラヂオの時間》、06年《有頂天的酒店The Wow-Choten Hotel》更有表現。但《黑幫有個荷里活 The Magic Hour》將混種出來的懷舊日美文化把玩得賞心悅目追求在虛假的片廠景當中寫出真人情義理。



若果妻夫木聰(賣乖滑頭而心地善良)及佐藤浩市(敦厚賣力的技藝者)是扣拉出傳統小人物角色那深津繪里的蛇蠍小美人無非是向黑色電影作一次日式可愛版變奏讓如西部片關卡的小旅館添加活潑襯托(或反諷)那《北非諜影》般浪漫的自我犧牲。

跟過去一樣
以三谷幸喜地位名人助場難免。
最動人是市川崑現身。唐澤壽明必到。亦有玲木京香、中井貴一、天海祐希及香取慎吾等。



導演有很多類型與反類型的設計配合三谷高超的交錯對白令電影有既熟悉的一面亦有出奇不意之處。的確The Magic Hour》是精緻精彩的。



講起深津繪里相信我輩或都曾為有份主演金子修介1988年導演的《世紀未暑假》著迷過是美少女反串演美少年的純愛故事(對繪畫得如美少女的美少年同性戀漫畫反轉再反轉。)除大熱的《大搜線》系列外繪里演過森田芳光的《春天情書》是非常精彩的網絡愛情故事。雖近年有家庭劇《仿如亞修羅》但印象至深還要數日劇方面如《戀愛的力量》、《未子長男姊三人》、《Slow Dance》還有《們的時代》。
可以說大部份時候深津繪里能帶起整個劇的氣氛尤其演輕喜劇時那口若懸河的"小野蠻"節奏。比如《我未滿意》一劇繪里的喜劇感就將另一主角常盤貴子蓋過了。

停轉日



Robert Wise 1951年舊作《地球停轉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最近有重拍版上映。新版有什麼改動不清楚。
舊版大概就是有外星來客通知地球人若不好好利用被賦予的自由外星人就要用最先進的科技將地球毀滅這樣。



影片對美國價當然是肯定的(尤其二戰後真正具意識形態對立戰的韓戰期間)例如認為科技就是宣判一切是非的有效力量而且外星人很強調對別國的爭議不感興趣大家要維持和平就要懂得誰是老大懂得"比面"之類如不識趣者就自討苦吃了。


影片最有趣是跟隨外星人到訪的機械人穿起類似金屬製服裝的傢伙行起路來慢吞吞配樂還有燈光都強調其神秘性及恐怖性(今天標準當然是有點笨笨的可愛。)而且如耶穌一樣的外星人向"明事理"的女主角警告別小看這傢伙它有摧毀整個地球的力量

導演Robert Wise 名作特別多(雖大都不合胃口)有《 The Sand Pebbles》、《The Sound of Music》、《West Side Story》等等。我喜歡《West Side Story因為有性感玉女Natalie Wood 主演。心頭好是1949年的拳擊片《The Set-Up 其敘事的流暢性及技術表現令人難忘。
Wise最為人樂道是曾與Orson Welles合作擔任影史經典:《大國民Citizen Kane》剪接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