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黑鳥



《黑鳥》出版全集。

8404cd7另有文章結集《在黑夜的死寂中歌唱》



對我《黑鳥》有別樣的感情。



當郭達年病後復出在沙田城門河邊的一個露天劇場演唱。
我想大約二十人左右很多年前。
《民擁有力量》還有《國際歌》我記得。



已多年沒上面。
我敬重的︰郭達年先生

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黑色名冊



Paul Verhoeven 都算寂一段時間剛剛才有空看《黑色名冊Black Book又幾唔錯。



雖然劇情有點堆砌出來的曲折但勝在節奏爽快不感覺好像回到從前較著重劇情推動恰當添加香艷奇情的類型片時代。

二戰未家破人亡的美女當上間諜。在納粹與地下軍之間一連串的出賣與背叛何者是敵何者是友。聽落老老土土類型嘛材料不外乎幾味熟悉主菜落料先後次序調味伴還有賣相才見功夫吧。



一提女主角Carice van Houten樣靚身材好攪色誘軍官說服力喎。
部戲頭一個鐘十足十《色戒》鬼版。有關奉獻肉體方面女主角Carice就只被問到:膽玩幾大?」。同樣愛上敵人一個熱愛集郵、有人性、亦較現實主義的納粹。被同僚質問下亦坦誠(半鬥氣)喜歡軍官"嘢"



有人(或民族)會將國家比作家庭而領袖就是家長潛意識讓權力與家族血緣掛鉤。
亦有人會將包袱放重在自我的認受性與家庭上而非國家(當然這有很多數不盡的例外。)



.....唔知最近湯唯點.....?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怪談



覺得不錯中田秀夫始終都算實力派故事說得動聽扎實。
美術由種田陽平擔任(作品有《不夜城》、《花與愛麗斯》等)怪不得整體的色彩局特別好。
另服裝亦一流表現是高手黑澤和子(黑澤明長女)負責作品包括有山田洋次三部出色古裝片北野武《座頭市》及是枝裕和的《花之武者》等等。



*除卻前世恩怨主角的罪基礎乃"靚仔累事"....可我"橫睇"總覺效果有點誇大...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是的.....


幸好有喬靖夫才沒錯過這篇梁文道的文章。



就前天晚上與舊同事兼好朋友楊小姐見面為一些自己毫不在行有關推廣技巧的事向討教。在一間非常地道廉價的餐廳內於英國長大的楊小姐用感慨不忿的語氣跟我說:「強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做你自己願意為此搏的事不要再浪費時間在根本是浪費時間的工作上了.....



梁的文章說:
「曾經有朋友替任職機構尋覓一群本地藝術家工作一個官方的人物居然告訴他不用給他們太多錢他們有創作機會就開心了。我不知道香港的編劇酬勞特低是否也是這個理由。在香港從事創作就真的要賤到這個地步 



「不用給他們太多錢他們有創作機會就開心了。」這話我聽過不一萬也肯定不只五千次了。



是的.....在香港從事創作就真的要賤到這個地步....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月滿



1993年抱著難以形容的期待走進文化中心大劇院當時舞台就跟看過的圖片一樣鋪滿綠色的草地旁邊有站立的小鹿模型有灑水器在打圈灑水。
表演充滿多樣的選擇性你可以看這可以看那。可以看女孩在草地上的日光浴可以看前景在追逐的奔可以看後景在談情在痛苦的男女可以看像在輕擦眼淚動作的傷心者(還有音樂翩娜所選的音樂總都能帶來靈感與想像。)
那是翩娜包殊Pina Bausch的編舞作品《1980》之訪港演出。



我是在一些有關"後現代主義"的藝術講座上知道翩娜包殊的後來報名林奕華主持的一個錄像放映會主題是翩娜包殊與的舞蹈劇場。他簡述了翩娜的歷史亦提到他師承於的經過然後放映《春之獻祭》、《康乃馨》、《穆勒咖室》等錄像。這些斷續而短暫的畫面令我很震懾例如《穆勒咖室》的一段擁抱親密的暴力的溫柔的侵略的一一羅列是用重複的動作(不同的情緒)去辯證兩性關係間可能出現的內容。



1980》訪港後1997年翩娜應藝術節特邀編新作《窗人》2001年再有《火熱的瑪祖卡舞》。昨天晚上是演出06年的《月滿》舞台有十二名舞者有河流有巨石有雨水據說是最簡潔的作品之一。雖然座位的窄遠高還有真的太累人了但我仍然看得滿足、愉悅。水花四濺的最後一幕可惜角度所限看不到水所勾勒的線條、構圖卻無損賞心悅目。如場刊形容場面確讓人想起費里尼電影《甜蜜生活》的名場面"許願池"....



詩意、性感還有激情。

續小記山本


本薩夫電影版《華麗一族》我覺得對刻劃的官商黨勾結敵對態度比較強良心這回事近乎零(亦沒有嚴格定義上的正反角色)每個人都是奪取權力(滿足野心)的參與者(又或是袖手旁觀)甚至鐵平本人也可圈可點(有幾多是覺醒有幾多是報復心。)

而電視版(我只看過幾集有點斷章取義)我感到較則重家族本身倫理本身對構成的大環境敵對性較低情感關係的力量較大較肯定。這亦是電視通俗劇所須要的亦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就這劇本身並無貶意。)



戰後由於美對日政策的改變在戰前支持戰爭的財閥與軍人逐漸進入權力中心(政治及經濟領域)建設戰後社會亦由此構成了所謂日本戰後民主主義社會在外表與本質上的矛盾。記得若干年前原哲夫曾在一訪問上對筆者感嘆:「一路走來日本政治早已經徹底腐敗得讓這國家沒希望了。」
山本薩夫早在大學期間已投身左翼學生運動(他生於1910)後更因涉及東寶電影公司的鬥爭被解。山本後來投身獨立制片拍過不少擊資產階級的尖銳電影。若說技巧山本雖師承成瀨巳喜男(做過助導)但除了政治性及戲劇流暢之外印象中所謂風格又好像不算突出的(早期作品只看過1952年的《箱根風雲錄》、1954年《沒有太陽的街》。)
70年代山本的導技越見成熟(66年《白色巨塔》後已肯定。)有四部電影載入史冊。19701973年改編自五味川純平原著長達563分鐘的《戰爭與人》(買過卻未看過)1974年《華麗一族》1975年《金環蝕》(描寫為投標興建水壩工程在政商間的勾結。)1976年《不毛地帶》(同是山崎豐子原作描寫飛機買賣中的貪行賄主事者就是軍人及財閥。影片亦剛好揭露了當時"洛克希德事件"的醜聞。)

在題材上山本往往對準能描述批判財閥官僚的內容(尤其當進入經濟高度增長的年代。)所以於60年代將寫作方向轉向批判社會現實的山崎豐子小說就更容易跟山本一拍即合。
早期山本電影(戰時及戰後初期)有不少是描寫下層人民生活的(所謂階級鬥爭的內容)或許歷經"安保鬥爭"等社會事件之影響或許因日本新浪潮(主要是大島渚)對意識形態之戰的反省與檢討又或許因日本社會的結構性改變山本薩夫70年代的批判點是政經的腐蝕結構(這亦附合社會進程)而手法就大都是政治通俗劇類型。



山本版《華麗一族》(相信對原小說改動不少)就正如《金環蝕》的題旨外表金光閃閃內裡是腐蝕潰爛而人於其中早被既得利益所"異化"甚至親人亦只不過是被利用的工具倫常被棄正義感亦帶來懷疑確認利益集團透過權力架構越過良知進一步得勝結構不可動搖而腐蝕永遠。
這些山本電影有一個共通(《華麗一族》、《金環蝕》、《不毛地帶》)別妄想權貴會因利益以外的東西改變(這是資本主義對人做成"異化"的觀念)導演亦不會為電影提供情緒的宣洩口(惡人之後有更大的惡人在把玩。)

不要對當權者有任何寄望敵人是結構本身(同時上述電影故事中的操縱權力者均為銀行家、政客、軍人是國家機械運作的核心亦即行使權力達至私慾時行使權力者是對人民的財產進行剝削及利用。)
電視版對建制的批判或感比較軟性亦較認可人與人之間用愛去救贖是有可能的(這令我聯想起大島渚說過:人道主義根本不可能解決階級矛盾。)血緣與親情好像放得前了彷彿這裡面對悲劇有關鍵影響。若從這角度電視版就比較確認人情味之需較為形而上亦與唯物史觀有距離。



比較山本薩夫更欣賞大島渚、寺山修司甚至渡邊文樹(非同代人亦非標籤下的左翼及社會派。)而且終究這些都過去了正如政治通俗劇(或討論劇)類型幾近消聲匿跡一樣(可能《命運迷牆》是個例外吧。)偶然一看像懷舊撫慰一下曾經熱血的感傷罷了。



*非山崎豐子書迷有關的政治傾向就不清楚了。

*左翼與社會派有嫁接卻又有一點點分別:

如森村誠一的小說他對人性是肯定的只是所身處的社會將人性否定。
又如石川達三的《金環蝕》他對人性是否定的理由是因為我們身處如此社會。
在定義上石川就更激進了(這跟可讀性好壞無關。)
*""有人說是相對right的反義亦即對恆之常態的""進行反對。
*左翼並不等同共產主義體制下的一家之說正如新左翼不會同意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將藝術定性為為政治服務的意識形態工具。

*我絕非馬克思主義者("資本論"買黎擺就有)但經演變後的《新馬克思主義》書籍算是看過(看得糊裡糊塗在明與唔明之間。哈!算是不學無術的)這是左翼思潮由於納粹上場大量歐洲頂尖知識份子(二戰前後)流亡至美國左派理論經修正後所產生。如"批判理論"之類。比如說傳統左翼針對階級鬥爭而《新馬》關注資本主義質的改變例如意識形態透過資訊等文化工業進行意識形態入侵。

*"洛克希德事件"應該就是港譯"洛歇事件"都是跟飛機買賣的行賄受賄有關希望沒記錯。



抱歉邊想邊寫致太多引號了。
單憑"維基"與回憶至此無貨賣或有誤讀誤寫。
望見諒及指教下次再談。

2008年3月1日 星期六

小記山本



沒有什麼精緻雕琢的攝影(可卻非常準確)沒有具體探索任何形式實驗(只執行通俗的流暢性。)可以說出自左翼社會派名導山本薩夫的《華麗一族》最入型入格。



電視播木村拓哉演的新版感覺仍有一定氣派的(保持一貫精良的製作水準。)可演員之演出就是欠重量雖然很賣力但感覺總是輕飄飄氛圍不充實(或許所謂對資本主義深惡痛絕的左翼批判性觀念早已被全球化尤其消費文化徹底埋葬了。)



山本電影版是1974年作品由仲代達矢飾鐵平跟另一硬朗名將田宮二郎比較(他亦曾演出多部山本名作包括主演經典《白色巨塔》)仲代的舉止及表情有濃烈的倦怠感眼神總現深不見底之虛空你猜不透此人可以包容或者堅持多久亦看不清此人可以狠下心腸到那個地步(若果看過仲代演出的《不無地帶》及岡本喜八導演的《大菩薩嶺》就知我所言非虛。)就這點小動作動靜太多過於倚賴外在塑造之感的木村式演技明顯稚氣了(至今《武士的一分》是他最佳演出在山田洋次的調節下。)



當然電影是一回事電視是另一回事加上時代人心都變。正如《白色巨塔》的唐沢壽明電視版跟山本導演的電影版比較表現良心泯滅下的冷酷無情前者就軟性得多(電影版劇本由橋本忍負責精彩!!)



像傳染病由《華麗一族》開始我翻看《白色巨塔》、《不毛地帶》、《箱根風雲錄》及《金環蝕》(另一左翼大師石川達三原著小說改編)等山本作品。



.....非常滿足的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