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小記


風從海的方向吹過來還受得了雖寒。


來年會是個怎樣的境況仍然原地踏步還是在混亂中衝刺。
二月份的講座是整理思緒的一次熱身再來三月份企盼首個與工作室連線的展覽能順利跨出接著是官方網站與出版事項的重新振作。
大家要在工作以外抽身是為難的唯望蠻勁還有莽撞可以略略抵消過於理性的卻步吧。


每每情緒下滑就會隨意抽本龍應台的書翻一翻。
從多角度考量事物的方法還有志氣與立場都用簡潔文字表述讓讀者走入應要核心思考的部份。有時候邊看邊心裡都會熱熱的覺得受到鼓勵。


華仔問:
究竟全城為嬌瘋狂搜尋的一天經濟損失多少?

..好問題.....



星期天紅酒白酒威士忌各一。火炭大掃除望能將鬱悶一腳踢走。

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小記



這陣子都醉在對《百年孤寂》的重溫第四次。
年紀越大記性越差邦迪亞家族六代的故事不能說記得清楚只算約略還有個輪廓罷了。馬奎斯這部巨著想像力無窮無盡一浪接一浪每一次交會都有新發現新興奮欲罷不能。



所以期待已久的美女作家金原睛最新中譯本小說《變形蟲》唯有讓路暫等。

*尖端出版文化系列。港幣67元。
 


早前到深圳購書中心發現重松清所寫的一本奇書內容是有關一匹生於北海道信田牧場屢戰屢敗的馬「哈盧烏拉拉」。真實故事配上河野利彥的圖片。
當然亦同樣只堆放在書海裡不日上演。

*《快烏拉拉》長江文藝出版社定價人民幣22元。

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野上照代





早前提過的野上照代偶然在《中文電影百科》內看到有關的故事忍不住在這轉載。


野上照代
日本電影場記與伊丹萬作有難得的交情擔任黑澤明多部重要作品的場記。20064月開始野上照代作為黑澤明塾的塾長身份。
的自傳書《給父親的安魂曲》被山田洋次改編成《母親》將於2008年上映。






早年階段
小時候的野上照代因父親被捕入獄由母親撫養長大成人。1941野上照代還是一名14歲女中學生看到了一部改變一生的一部電影它就是伊丹萬作導演于1936年的電影作品《赤西蠣太》。
影片是父親讀了些影評後介紹給女兒看的野上幾乎立刻便愛上了它還衝動地寫了封影迷信給住在京都的伊丹萬作。沒料到伊丹不但給回了信還送了一本他寫的《電影記》給。自此二人互通書信即使在二戰期間也沒間斷過。 
戰後野上一度嘗試過去探訪伊丹但卻無緣得見。
1946伊丹萬作病逝終年不過46歲。
三年後野上才通過一個專門紀念伊丹的俱樂部到了他家伊丹的遺孀跟每封給丈夫寄來的信都由親手放在書上讓他拆閱。
自此野上成了伊丹一家的摯交。伊丹育有一子一女。十歲大的兒子後來甚至一直跟著野上由京都住到東京直到他也進入電影製片廠工作止這就是後來也成了有名演員和導演的伊丹十三。

1949野上照代進入大映京都攝影廠充當見習場記。

1950年以場記身份參與了黑澤明為大映拍攝的《羅生門》。


瑣聞
伊丹萬作在給野上的信裏這樣寫道你從來沒問過我要什麼……你是我的門生但如果你問我想教你些什麼我卻又說不上來。
我猜收一個我什麼也沒教過的學生不會是什麼大問題吧



野上照代看完賈樟柯的《三峽好人》興奮的連夜請老友喝酒。
在慶樂喝的不換地方在JUTEE繼續喝直到深夜以至來不及坐最後一班電車。第二天心情仍不得平靜的專門寫信給賈樟柯表示感激。




*在現今如此混濁又令人難掩氣餒的世代這短短的一段文字讓我久久不能平伏....

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

迷幻公園



【劇情】
迷幻公園位於波特蘭市中心治安混亂的地帶是遠近聞名的滑板運動中心。
某日16歲的滑板少年亞曆克斯Alex在公園附近與一名保安發生衝突並失手將保安殺死。恐懼、困惑和負罪感使亞曆克斯陷入了巨大的混亂面臨員警追的亞曆克斯最終選擇了想盡辦法逃避罪責而他的人生也從此改變。



【評論】
Hollywood Reporter
在格斯··桑特的這部新參賽作品中他開始用一種更開放的方式去探尋他所要探尋的東西。通過對亞曆克斯這一特殊個案的敏銳刻畫《迷幻公園》稱得上是格斯··桑特最好的作品之一。



《紐約時報》
這部影片的視覺效果實在美得驚人——有一個鏡頭亞曆克斯沖著一盞藍色照夜燈練習滑板周圍是大片的綠色灌木叢。那一個瞬間我們必須承認畫面往往比直接敍事更具說服力。



IFC News
《迷幻公園》是一部既表現適度又極具控制力的影片導演以頂級水準的拍攝方式和放鬆隨意的處理手法共同打造出了這部傑作。



indieWIRE
這應該算是一個延伸《迷幻公園》所要表達的內容遠遠超過了關於在這樣一個暴力時代的社會責任問題——伊拉克戰爭讓拒絕和冷漠代替了責任。



*資料來自《豆瓣網》



Gus Van Sant 新片《Paranoid Park2007年第60屆康城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一句到尾好期待!!


藍莓



其實到《花樣年華》已經對那低吟的獨白有點吃不消了(從技術層面又有誰會懷疑李屏賓的攝影將王家衛電影帶上另一高峰)



若果猜想《藍莓之夜 My Blueberry Nights》有什麼突破這不過是種一廂情願的批評角度(印象中王從不標榜突破這回事。若批評他他又好像從來都邀請你一起溺的。大概這就是品牌吧....)




2008年1月11日 星期五

文雀



《文雀》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



對手有山田洋次新作《母親》。
影片根據野上照代1984年小說《給父親的安魂曲》改編而成。野上為黑澤明生前御用場記直到大導演最後作品《裊裊夕陽情》已晉升至製作經理了。跟黑澤明合作接近五十年拍攝過共十九部電影。《母親》的主角有吉永小百合淺野忠信亦有憑主演《女王的教室》備受注目的志田未來參演。



同場競逐的還有英國導演麥克Mike Leigh的《無憂無慮Happy-Go-Lucky根據大師級美國小說家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作品改編的《垂死的動物Dying Animal另亦有曾奪得柏林銀熊獎的大陸導演王小帥新作《左右》等等。 


《文雀》拍攝三年聽說是手反()手的戲拭目以待。

夜行


讀龍應台論台灣未來的文章其中引述金大中於96年競選總統時的一段話。



他說:「二十一世紀文化就是國力文化不僅有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而且正成為創造巨大附加價的產業。」龍跟著說金所舉的例子是「侏紀公園」這部全球賣座八億五千萬美元的電影韓國要出口一百五十萬輛汽車才能達到。亦即是說賣文化比賣汽車「好賺」。
1997年金融風暴中韓國默不作聲地就將文化產業定位為國家發展的最高戰略。至2002年韓國文化產品佔全球市場百分之一點五當時就已經設定到07年要提高到百分之五。亦即是說02年輸出的文化產品要由五億美元增加到07年一百億美元。
龍說當大家投入「哈韓」的時候韓國已經舉全國之力耕耘文化產業好幾年了。是為「文化立國」。

*選取自龍應台文《台灣未來一塊三毛?



龍應台文章的重點是有關當前台灣選舉中並沒正視、關注文化發展打比說每人交給政府的100元裡面按官方分配只有一塊三毛錢留給文化發展所用。



一邊看一邊想想起我們的全民皆股想起到學校講座時面對年青人時而顯現的狹隘視野想起絕大部份有關理想的價潰敗倒想起我們地方那溝通的能力可以運用詞彙的能力越來越低越來越少想起再沒有人(有的只是少得可憐罷了)有勇氣有挑戰權威的志氣去爭取應該爭取的想起這裡那極度困局下的苦悶與孤獨。






是這樣的或許有點....

就像電視劇「大時代」廣告時段的間場片。
你絕不能下跪屈就只有挺胸直視敵人的選擇!


2008年1月10日 星期四

關於《投名狀》


曾經有不少朋友跟我說何謂商業。



我沒辦法用文字去整理所聽到的但總的來說在別人口中商業是一個可以觸摸可以算計出來的東西只要懂得肯去計就可以的了。



或許我實在太天真就說電影吧雖然我可以接受非常"悶藝"的戲但基本上別人口中的商業片我還是很享受去娛樂的。例如昔日王晶經典就笑到死《精裝追女仔》系列、《最佳損友》系列。又例如《ET》我會看到眼濕濕(雖然隻好核突)看《奪寶奇兵》會覺得緊張過幾年前《真的戀愛了》直是心中首選再後來那部《緣份精華遊》也不錯。要數可能要翻電影書但歸根究底我心目中成功的商業電影五花八門各式各樣。有激烈激情亦有傳統結構。但差不多都有一個共通它們都以能操控(或刺激)情緒為主(盡量降低太客觀的反省)讓你忘掉時間的流逝讓你投入。
我全沒懷疑《投名狀》的製作質素。
也沒反對商業是種計算同樣我亦讚成商業結果不一定來自可測的計算。我的問題是陳可辛電影《投名狀》(我是說電影本身而不是行銷策略。)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我重申我沒反對電影是一門生意而生意是須要推銷須要有策略的。)



例如這樣一個描寫文明(道德分野)與原始慾望爭持的故事為什麼沒丁點高潮的?
(我認為節奏相當平啊....)



沒否定的意思只不解吧了...
(無理由最後李連杰個場係高潮掛!?)




*見阿滔講開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