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高畑勳・鈴木敏夫

今年年頭,因為《風起了》的爭議,我發起了一個研討會,邀請動畫界的前輩、同業,在灣仔的【動漫基地】交流一下宮崎駿的動畫藝術。研討會是開放式,雖然動漫基地能夠提供的場地不大,但當日座無虛席,場外走廊亦站滿了人。
宮崎駿的作品,尤其《幽靈公主》(1997)之後,無論你喜歡還是討厭,都不能否認具有娛樂性和討論的價值,所以總能夠成為焦點。事實上,從創作到經營【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除宮崎駿之外,還有兩個核心人物在推動。 一位是同屬【東映動畫】出身的高畑勳,另一位是前身做雜誌編輯的鈴木敏夫。

日本動畫界的大師級導演,高畑勳。

先說高畑勳,他1935年出生,東京大學畢業,1959年進入東映動畫工作。高畑勳比宮崎駿年長六歲,亦比他早入行四年,所以後者一直視他為前輩。他兩位都對動畫有著很大的抱負,並因為參加工會,從事過勞工運動。高畑勳導演的第一部動畫長片,是東映動畫1968年所推出的《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宮崎駿負責場面設計及部份原畫工作)。這部處女作,無論技術及內容都大膽創新。雖然電影最後嚴重超支,上映之後票房亦不理想,但對當時業界的衝擊、啟發卻非常之大。
高畑勳曾經被宮崎駿戲稱為「大樹懶的子孫」,但若果從1971年他們離開東映動畫算起,所製作過的一系列電視動畫的數量,我猜,高畑勳算得上是相當勤奮積極!這些電視動畫裡面,有不少是香港觀眾熟識的經典之作,當中包括《飄零燕》(1974)、《萬里尋親記》(1976)、《安妮的故事》(1979)等等。不過,如果改從吉卜力成立的1985年算起,將1988年《螢火蟲之墓》到2004年的新作《輝耀姬物語》合計起來,高畑勳在吉卜力導演的動畫電影就只有五部。
高畑勳是個慢工出細貨的導演,不過有時候慢起來,可以發生製作進度落後的危險狀況。最為人所知的一次,是《螢火蟲之墓》因為要履行對投資方的承諾,被迫在未完成的情況下上映。
基於上述事件,高畑勳有想過放棄執導動畫,幸好在宮崎駿力勸之下改變初衷,導演了《歲月的童話》(1991)這部電影。

《歲月的童話》,妙子的童年回憶。

《歲月的童話》改編自岡本螢、刀根夕子的原著漫畫。故事講述27歲的主角妙子,因為難忘曾到山形縣探親的鄉村生活,所以選擇向公司申請了一個長假期,暫時抽離東京上班族的角色,重踏山形縣的土地。仍然單身的妙子,在旅途中,回憶起小時候五年級的往事,包括有關學校、家庭生活的日常點滴;當中有快樂、有陽光、亦有眼淚。這一次長假最後令妙子不單體驗到純樸大自然的美麗,而且重新認識到生活上的真正需要,邁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據知,原著漫畫沒有描寫成年後的妙子,所以這是高畑勳的原創部份。電影版亦由於這個改動,使到整部影片從結構、意義都擴充起來。主角妙子的回憶,所面對的其實是成長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既關於個人,亦關係到社會。比如妙子第一次品嘗到菠蘿的味道、第一次因為男同學的追求而心跳、第一次面對生理與心理的疑問等。高畑勳的處理,是透過這些成長的回憶,連繫上60年代背景的刻劃,讓觀眾了解到 ⎯ 社會也同時在成長、變化。比如西方流行文化的滲入,對生活質素的消費性追求,以至城鄉之間的落差、變遷等等。《歲月的童話》沒有醜化都市生活,但顯而易見,其中並沒有甚麼引為妙子深刻回憶的價值。反而在旅程當中,因為五年級的往事和踏實的鄉村勞動,帶給她求變的勇氣。

《歲月的童話》,令妙子難忘的山形縣生活。

雖然《歲月的童話》是用交錯時空的複雜手法來敘述故事,但聲音與剪接的運用卻非常準確。在動畫方面的嘗試也有突破 ⎯ 例如成年後的妙子,臉部增潻了紋理的刻劃,用以加強表情的描繪。另外美術監督男鹿和雄,用虛與實的反差效果來設計兩個時代的背景畫,尤其妙子的回憶部份,適當留白的位置令童年事充滿想像的空間和詩意,美得令人難以忘記。
完成《歲月的童話》之後,高畑勳分別於1994年執導《平成狸合戰》和1999年的《鄰家的山田君》。然後相隔15年才推出新作《輝耀姬物語》。

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的巨頭之一,鈴木敏夫。

要帶出製作人鈴木敏夫對吉卜力的影響力,可以從一部電視作品說起。
1993年的《聽海浪濤》,是吉卜力動畫名單裡面,有別於「宮崎駿風格」的電視動畫。這部影片的原著是動畫雜誌 〈Animage〉 的連載小說,作者冰室冴子。有關《聽海浪濤》的開拍,契機來自當完成《飛天紅豬俠》(1992)之後,吉卜力未有新計劃承接,本來意願是索性休息一年,但鈴木敏夫卻向宮崎駿建議,為何不善用這段時間,讓年輕人來製作動畫,並推薦一直希望將《聽海浪濤》動畫化,非吉卜力成員的望月智充執導。不過這時候,鈴木敏夫同時開出一個條件,就是製作期間宮崎駿不能踏進工作室,亦不能過問他們的工作方式。鈴木敏夫知道,若果要給予年青一輩創作的空間,就要一定程度上阻隔宮崎駿的參與,因為他不單是個工作狂,還是個有話直說,情緒會大起大落的性情中人。他是會上至創作,下至員工用的廁所設計都要親身參與的「導演」。不難想像,這位核心主創會對所有事情過問,給予有影響力的意見。
事後回想,鈴木敏夫認為宮崎駿是因為《飛天紅豬俠》的工作實在太勞累,才會糊糊塗塗答應了這個條件。

《聽海浪濤》, 杜崎拓、武藤里伽子漫步樹蔭下的背影。

《聽海浪濤》的故事,同樣關於回憶,不過這一次的主角,是在東京剛開始大學生活的男生杜崎拓。新階段的第一年暑假,杜崎拓在車站月台,模糊間看到與高中同學武藤里伽子甚為相似的女生。後來因為要出席同學會,杜崎拓在回鄉的路途中,憶記起高中時的好友曾經愛上里伽子,而陰差陽錯地,自身亦跟這個家庭背景分別很大的轉校女生,有過一段似近還遠的關係。最後杜崎拓了解到,原來自身和從前誤解他的好友都已經長大,而里伽子在杜崎拓心裡的位置,亦因為回到東京之後逐漸清晰起來。
導演望月智充選擇的動畫表現,是以平實的演出為主,且節奏和緩,他盡量將主角的心事慢慢透露。雖然整體上,細節的編排未夠豐富,但比較起吉卜力的其他作品,《聽海浪濤》最重要的分別,是影片角色多出了一種因為適逢青春期,個人意願未能確定的狀態。甚至因為要刻劃被隱藏起的情感,望月智充肆意描寫到某種失落與寂寥。這是「吉卜力影片」,或者應該說,是宮崎駿的創作世界中被忽視的部份。若果將《聽海浪濤》和《歲月的童話》做個並列,就會看到兩代動畫家對城市的不同觀感。

《聽海浪濤》

《聽海浪濤》寫的杜崎拓,是一個因為回鄉之旅才發現,高中時期因為友情而錯過了一段剛萌芽的戀愛。這是杜崎拓很個人的追憶,並不涉及社會變化,時間差亦不夠距離叫這做懷舊。所謂"錯過",在導演的處理之下,似乎並不需要太過可惜的,因為年輕總會做錯決定。而東京,對男、女主角來就,就是一個能夠承載"錯過"的城市,並有機會在這裡為仍未填滿苦澀的青春翻開另一章。
跟《歲月的童話》比較一下內容,會發現《聽海浪濤》的結局,剛好與前者成為一個對比。 高畑勳描寫的妙子,是因為響往鄉村生活,所以暫時離開城市,而且到最後,妙子的決定是選擇放棄城市,回到田園。但生於1958年的望月智充,沒有高畑勳的一代人對城市那麼反感。就像1991年大熱的電視劇《東京愛的故事》的主題一樣,《聽海浪濤》寫的城市生活,就像結尾的時候,杜崎拓在車站的月台上真正重遇里伽子的一刻,是包含著很大的憧憬與樂觀的期待

《聽海浪濤》,微風下,武藤里伽子重遇杜崎拓後的笑容。

影片完成之後,設於吉卜力舉行試映會。當時宮崎駿特意坐在導演身邊。十年後,在《聽海浪濤》影碟的「特別收錄」部份,望月智充回憶當日的經驗:「他在我旁邊跟我一起看,那可說是我人生中最為漫長,也最痛苦的70分鐘。雖然當時高畑先生也在,不過他只罵自己做的東西,別人做的他從不動怒,所以我一點也不怕高畑先生。可是我身邊的宮崎先生,卻把我嚇得...。不過自從那次之後,這個業界我就不再有什麼好怕的了。」
試映結果,宮崎駿對這部作品相當不滿,意見很大。為此,鈴木敏夫亦在影碟的「特別收錄」部份說出他的見解。他認為宮崎駿當時的反應是出於妒忌,因為他不擅長校園戀愛的題材,望月智充能夠做到的,他沒法子做得更好。再者,以宮崎駿的為人,鈴木敏夫認為,只有他在意的作品才會施以炮轟。若果觀影後的反應是輕輕帶過,這就表示他對影片的成績,不屑下任何見解及評論。
鈴木敏夫的推測,不無道理。但筆者認為,鈴木敏夫在公在私,都要好好保護這部片及曾經投入製作的工作人員。事實上,《聽海浪濤》一直有觀眾追隨,更成為動畫迷圈子裡面,一部經常被談及的吉卜力影片。
1995年,吉卜力推出宮崎駿有份參與製作,由近藤喜文執導的《夢幻街少女》。有說,一向不容易認輸的宮崎駿,是因為對《聽海浪濤》的好壞曾經表過態,想藉《夢幻街少女》一片證明自己對青春故事的掌握能力。亦即是話,鈴木敏夫間接催生(催促)了這部電影的誕生。

有話直說的性情中人,宮崎駿。

《攻殼機動隊》的導演押井守,這樣批評過鈴木敏夫 :「宮崎駿自從認識鈴木之後,作品就變得很無趣。」當然,押井守的說法見仁見智。不過除了望月智充,吉卜力還有森田宏幸的《貓之報恩》、米林守昌的《借東西的小矮人-亞莉亞蒂》、宮崎吾郎的《地海傳說》與《紅花坂的海》。這些電影,能夠在性情中人的宮崎駿法眼下完成,相信鈴木敏夫對新晉導演的支持,產生很大的作用。
所以換個角度,有鈴木敏夫這個人,宮崎駿和吉卜力才持續擁有創作的活力。在回顧其職業生涯所著的〈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畑勳的動畫世界〉中,鈴木敏夫寫過:「其實,宮崎駿製作電影時,腦子裡只想著一個觀眾。他最想讓一個人看他的作品,那人就是高畑勳。」而收錄宮崎駿文章的結集 〈出發點〉 ,執筆寫後記的高畑勳亦非常感激鈴木敏夫:「我與宮崎先生之間沒有反目,並能繼續當朋友,也完全是托他的福。」

鈴木敏夫生於1948年,1972年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畢業,同年進入【德間書店】工作。1978年【德間】的動畫雜誌 〈Animage〉 創刊,鈴木擔任編輯。其後因為專題報導而認識宮崎駿和高畑勳。1984年,宮崎駿的《風之谷》上映,鈴木的名字,出現在製作委員會成員的名單上。從這時候開始,鈴木轉而投身動畫電影的製作人行列,並於1985年,與宮崎駿、高畑勳等人成立吉卜力。
宮崎駿對鈴木敏夫曾有這樣的評論:「不著痕跡地讓你去做事。不著痕跡地煽動一件事。」

對筆者來說,這才是吉卜力傳奇最精彩的一句說話。

*原文刊於【信報】的「影音地帶」版。2014年5月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