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日本動畫界巨人講座-高畑勳」・筆記(上)


日文「物語」一詞,意為故事或雜談。「物語文學」是日本古典文學的一種體裁,產生於平安時代(公元十世紀)。它在日本民間評說的基礎上形成,並接受了我國六朝、隋唐傳奇文學的影響。在《源氏物語》之前,「物語文學」分兩個流派,一為創作物語(如《竹取物語》、《落窪物語》等),純屬虛構,具有傳奇色彩;一為歌物語(如《伊勢物語》、《大和物語》等),以和歌為主,大多屬客觀敘事或歷史記述。
節錄自《源氏物語》(人民文學出版社・豐子愷譯)前言,作者葉渭渠。

手頭上有的「物語文學」就只得豐子愷翻譯,一套三冊的《源氏物語》,而且用途是“備用資料”,即是放在書架上,以“看門口”為主,實則沒有詳細閱讀過。
因為要準備「日本動畫界巨人講座---高畑勳」的內容,加上改編自《竹取物語》的動畫電影《輝耀姬物語》上映,雖然負責的部份預算並不涉及高畑勳這部新作,但為想了解多一點「物語文學」和導演的創作動機,所以除卻講座前筆記了對高畑勳過去作品的分析之外,事後亦逛一逛書店,購入台灣「聯經」2009年初版印刷的《竹取物語》。據知這故事同樣有豐子愷的譯本,但“書到用時未搵到”,唯有先儲備其他版本“看門口”。
「聯經」版有一篇譯注者賴振南的導讀,很詳細記述他對日本古典文學在翻譯上的意見。其中,好些資料應該一記,或許將來有機會再次討論高畑勳的時候,對理解其作品《輝耀姬物語》有延伸性的補助作用。

林文月教授曾在其《源氏物語》中譯本的「修訂版序言」中提到:
日文的「物語」一詞,與其翻譯為「小說」,在實質上倒不如譯做「說話」或「話本」(「物語」一詞兼具動詞與名詞的性質)較為妥善些。
節錄自《竹取物語》(聯經出版・賴振南譯注),中譯本導讀。

其實「物語」這兩個字,不僅在翻譯上,甚至在字義上都令學者專家們頭痛,其原因不在「語」這個字上,而是「物」究竟所指何物,所示何事,讓人難以捉摸。「語」字在字義上可清楚地知道它是與人對座言談、說話、敘述事物等意思。換句話說,「語」它是有對象的語言行為。但是,一旦冠上「物」這個字,則一下子意義和內容就過度膨脹而無法收拾。因為「物」這個字是一個無定稱的代名詞,在古代日本它不但可以代表人事物的總稱,甚至舉凡具神秘力量且不論神聖或邪惡的神、鬼、魂等皆涵蓋在內。因此僅就「物語」一詞下定義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所以上述幾個問題點才是我們探討「物語」乃至「物語文學」的指標。
總而言之,我們所能憑藉的文獻資料,只有流傳至今用文字記載的各部「物語」作品,和相關作品的「物語論」了。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個「物語」作品的本身就是「物語」的一種形態,況且從作品內容更可發現出「物語」的原始形態--「口傳物語」。可見其概念的深廣其來有自。
例如,先有天女奔月(源自中國的嫦娥奔月?)、天女羽衣的傳說,以及中國唐代的傳奇小說為媒介,日本的物語之祖《竹取物語》才能問世。之後有以繼母虐待繼女的故事為題材的《落窪物語》,甚至連躋身世界十大小說的《源氏物語》也是依據口傳文藝,其內容大綱才得以逐漸展開而完成。由此可見,「物語」的原始形態本來是口傳性、信仰性的文藝活動,只是後來從口傳轉變成一種寫作行為,才發展出完全異質的「物語文學」罷了。
節錄自《竹取物語》(聯經出版・賴振南譯注),中譯本導讀。

在考量「物語」或是「物語文學」形成背景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是,平安時代下的一種社會條件「攝關政治」。攝關政治乃是「律令政治」崩潰後生成的政治體制,必須仰仗天皇的權威才能掌有政權的一種極為特殊的政治形態。相反地,在律令政治崩潰的情況下,天皇的權威也因這種獨裁政治體制才得以維持下去。其最盛期出現於六十六代一條天皇(986-1011)至七十年代後冷泉天皇(1045-1068),藤原道長(966-1027)和藤原賴通(922-1074)父子掌權天下的五十年左右。在那種古代律令國家制度和封建獨裁政治體制渾然結合,或是相互矛盾的並存情況下,後宮的勢力隱然形成,這帶給「物語」創作一片發展天空。當然「物語」之所以孕育於後宮的最大理由,應歸功於女流文字(假名)的盛行。如此一來,在文學表現上不但可以擺脫漢字的束縛,而且可以用假名文字盡情發抒、自由創作,尤其可以將自古以來口傳的傳承文藝用日本獨自的文字表現出來,使「物語」從原始的傳形態發展至以文字表現的「物語文學」。
至於「物語」的溫床--後宮,除了一般所指的皇后、妃、嬪、夫人等內宮之外,還包括被派往宮外的鎮國神宮或護國神院,代天子祭祀社廟的未嫁女親王的齋院及齋宮。另外攝關政治之家的千金小姐們也倚仗權勢躋身後宮之列。後宮眾佳麗為展現勢力,不遺餘力地聚集有文才的女宮服侍左右,因此所謂「後宮文學沙龍」或「後宮沙龍」便蔚然產生。

注:攝關政治-源於十至十一世紀之間,藤原氏的氏族長老世襲攝政(代天皇總攪國政之官職)、關白(輔助天皇統率百官、治理萬機之律令制度外的官職)要職所拖行的政治形態。

注:律令政治-依中國隋、唐時代所完成的律令法典為規範而運作的一種國家體制,又稱其政治制度為律令政治。日本自頒布大化革新之詔(646年)到十世紀中葉,即攝關政治之前,統稱為律令時代。

注:後宮的勢力-藤原氏的氏族中為爭得外宮中的外戚權勢,各家系竭盡心力培育皇后發其他後宮人選以取得天皇的恩寵,於是後宮佳麗之間便在各方面爭芳鬥豔,造就了後宮勢力的抬頭。另外,中、下級官吏為了取悅權貴,也不遺餘力地推舉自家女子到後宮服侍,其中在文藝方面不乏才媛輩出,就中以紫式部和清少納言兩大才女最負盛名。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女流文學便自然形成,漸漸地更成為文學的時代主流。

注:女流假名-假名是日本文字的一種,和表意文字的漢字不同,它是一種表音文字,也是一種一個字表示一種音節的音節文字。一般假名分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其中平假名是由大和時代的萬葉假名完全草書化之後,再經由女子之手精練而成的一種極富藝術美的文字,於平安朝初期的一、兩百年間,發達而臻於成熟。在宇津保物語或源氏物語中,平假名被特定地稱為女子文字,這有別於男子文字的漢字,因此平假名又名女流文字。
節錄自《竹取物語》(聯經出版・賴振南譯注),中譯本導讀。

這小孩在竹取翁的養育之下,成長速度有如雨後拍筍,短短三個月就已發育成適婚少女,於是,竹取翁夫婦就為她擇期舉行了成人笄禮,為她梳上髮髻,穿上成人裙裳,無微不至地將她撫養在深閨帳幔中。
少女的容貌清秀美麗可謂世上無雙,家中因其存在而毫無暗處,充滿光亮。每當竹取翁心情不好或煩惱時,只要見到她,煩惱就會消失,即使正在生氣也會立即心平氣和。
竹取翁因長期採竹,以致搖身一變成為實力雄厚的大富豪,再加上女兒也已完全長大成人,於是,召請一位名叫御室戶齋部秋田的長者來為她命名。由於女孩風姿綽約,輕盈如竹,就給她取名為赫映耶姬。為了慶祝其命名儀式,竹取翁連續舉辦了三天歌舞盛宴,並廣邀所有適婚男子共同參與此一豪華盛宴。

注:少女的容貌清秀美麗可謂世上無雙,家中因其存在而毫無暗處,充滿光亮以下形容象徵此小孩的神異性。古代容貌美多以「日月光揮」來比喻。允恭天皇的皇妃「衣通姬」就以她身體的光能穿透衣服表現於外而且得名。 《源氏物語》中的「光源氏」及美艷光揮日之宮的「藤壺」也是例子。

注:赫映耶姬取“kagu”的語根有顯赫輝映的含意,在音譯“ya”為「耶」,故全名譯為「赫映耶姬」。
*高畑勳的動畫版,香港版本譯名為「輝耀姬」。

注:適婚男子只要是適婚男子都歡迎。女性的成人儀式,也同時意味著該女子已具有結婚的資格,因此才廣邀眾男子參與宴會。
節錄自《竹取物語》內文「赫映耶姬的出生與成長」(聯經出版・賴振南譯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